6月27日上午,《中國全面小康發展報告·拉薩樣本》(以下簡稱《拉薩樣本》)首發儀式在拉薩舉行。自治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求是雜志社原社長高明光出席并贈書。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副主席、宣傳部部長姜杰出席并講話。時任拉薩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政法委書記張延清,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主任周熙明,《小康》雜志社副社長、《拉薩樣本》主編賴惠能及全面小康樣本市縣代表發表主題演講。
《拉薩樣本》由《小康》雜志社編輯,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是《中國全面小康(樣本)發展報告》系列叢書第三本、西部第一本市縣樣本,一經首發引來數百家媒體關注。
共享與幸福是《拉薩樣本》的關鍵詞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由求是雜志社創辦并主管的《小康》雜志作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忠實記錄者,自2014年起,開始編輯出版《中國全面小康(樣本)發展報告》。2015年8月,《拉薩樣本》編撰工作正式啟動。經過多次論證,樣本主編賴惠能與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雪兵帶領的團隊完成編撰工作。
作為《拉薩樣本》序言作者,齊扎拉說道:“《拉薩樣本》的出版,對于我們進一步總結經驗,理清思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深入持久地推動拉薩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確保拉薩在全區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家園幸福拉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發儀式上,姜杰介紹說,我國東中西部各城市(縣/區)建成全面小康的路徑有共性更有個性,通過對拉薩的調研,調查人員梳理出了拉薩“共享與幸福導向型”的全面小康建設之路。
“沒有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康,就不能說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明光在致辭中強調,《拉薩樣本》為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一個樣本。
拉薩的幸福源于物質和精神世界的均衡
據悉,拉薩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連續4年位列全國38個主要城市之首,拉薩市連續7年被評為全國“百姓幸福感最強城市”。
拉薩,這個中國最幸福城市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把全市95萬各族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的期盼。”張延清在主題演講環節中介紹說生活在高原圣城的人們是幸福的,而他們的“獲得感”植根于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生持續改善、文化繁榮發展、生態保護向好。
周熙明在主題演講中闡述道,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物理空間和思維生活空間中,是虛實結合的存在,要想提升幸福指數,必須要同時提升兩個空間達到一種動態均衡的狀態。他說:“拉薩找到了虛實兩個動態空間的均衡,是健全的社會,是和諧的社會。”
賴惠能認為拉薩的幸福感之所以這么高,與處理好了“遠”和“近”,即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的關系;“軟”和“硬”,即精神文化層面和物質層面的關系;“快”和“慢”,即先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均衡關系;“大”和“小”,即國家整體利益和人民群眾的民生關系;“城”和“鄉”,即新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關系分不開。
用“小康指數”測量拉薩的幸福
作為抽象概念的幸福,如何測量?
2005年,《小康》雜志聯合國家統計局等相關部門,推出中國全面小康指數,逐月發布。在《中國全面小康發展報告·拉薩樣本》編撰工作過程中,“中國小康指數”落地拉薩進行調研,從飲食、消費、居住、生命、教育、平安、信用、生態、休閑、幸福、公共服務入手,從拉薩民眾的主觀感受度的角度來探求“中國最幸福城市”是如何煉成的。
調查顯示,拉薩市民感到幸福,關鍵是他們基本民生需求得到了滿足。從90%以上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到98.7%的農牧民擁有自己的住宅;從占西藏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不能上學,到享受15年免費教育政策;人均預期壽命從35.5歲增加到68歲,住有所居、學有所教、業有所就、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拉薩人的幸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過去延續到了現在,又延續到未來。
“各級黨委政府都在努力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但是客觀上全國沒有統一的指標體系,難以衡量各地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進度。”拉薩市委副書記、北京援藏指揮部總指揮、《拉薩樣本》主編馬新明認為,中國小康指數落地拉薩,將主觀感受度指數與客觀發展指標相結合,能夠為拉薩當地政府測評自身發展水平,進行社會發展診斷,進而整合各方面資源揚長補短,更好地推動地方政府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首發儀式上,北京市大興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沈潔,浙江省遂昌縣政協主席、《遂昌樣本》副主編華治武分別做了主題演講,對《拉薩樣本》進行了點評。本次活動還邀請了浙江省德清縣、浙江省遂昌縣、浙江省臨安市、浙江省江山市等全面小康樣本縣(市/區)的代表,就《中國全面小康(樣本)發展報告》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
文章來源:永發保險箱 http://www.808855.cn